7月下旬,第一地質隊秦巴公司黨支部組織在新疆托里縣開展區調地質調查工作的項目部黨員和全體技術人員參觀了孔繁森紀念館。同志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孔繁森同志的紀念碑雕塑,緬懷了他高尚的革命事跡。孔繁森精神是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內在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反映,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和傳統美德的繼承發展,是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在新時期的自然延續和時代折射。
孔繁森對黨無限忠誠,他總是用“咱是黨的人”,“咱是公家人”來告誡和約束自己。他一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為了他人幸福,自己節衣縮食,挨餓受凍,繼承和發揚了黨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他對事業鞠躬盡瘁,不怕苦、不怕累,表現出了大無畏的精神氣概。他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誠心誠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以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干勁改變著阿里地區的落后面貌。他以身殉職時,留給群眾的是振興阿里經濟的十二條建議,留給自己和愛人的只有8塊6毛錢。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壯烈誓言。
居官自律,清政廉潔,以權謀公,恪盡職守,是孔繁森同志的工作價值觀。他在給女兒的信中寫道:“阿里地委書記……這個稱謂不僅是一個職務,一份履歷,更是一份責任,一副擔子,我身負黨的重任,不能顧小家,舍大家,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黨的干部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為了“為人民服務”這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他獻出何止是汗水,何止是鮮血。作為一個領導干部,他具有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他淡泊名利,淡泊權勢,兩次援藏,三赴邊疆,在雪域高原奮斗十余年,將黨的宗旨鐫刻在世界之顛。
孔繁森是高尚的,純粹的,又是普通的,具體的。他的事跡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實可學。他是一面旗幟,是一面鏡子,我們每個人將以他為榜樣,對照自己,鞭策自己。孔繁森的形象是豐富的、立體的、真切的,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工作。
我們將從現在學起,從現在做起,扎根地礦事業,熱愛地礦事業,奉獻地礦事業;進一步強化“事業重于家庭,任務重于生命,使命高于一切”的責任意識,努力成為政治強、業務精的地礦事業人才。
孔繁森同志走了,孔繁森精神永存! 楊南坤